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科技让驾考更美好

张全雷:驾校如何走好下半场?

点击:7848115次 发布日期:2017-02-16

    摘要:驾培行业主要的运营载体就是驾校。随着驾考改革、驾培改革的不断推进,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那么驾校如何在DT时代发展下去,又怎么样抓住在无人驾驶汽车时代到来前的“下半场”,我们一起来聊聊驾培,供你参考。

 

  首先,我们来聊聊无人汽车及无人汽车时代及驾校下一个风口

 

  据知名杂志发布,全球普遍预计,2020年可见无人车(具备SAEL4、L5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初步商用化。按照汽车研发周期倒推,发展的窗口期只有3年了。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每一位自动驾驶从业者都要思考怎么做(How)并抓紧时间落地执行(Do)。在国内自动驾驶交流只谈是什么(What)的背景下,这篇文章对无人驾驶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给出了几点预测并抛出相关观点,希望能与大家交流讨论,为促进国内行业发展发出一点不一样的声音。

 

  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也预示着无人汽车时代的到来,当然也意味着驾校传统的培训模式成为历史,那么作为驾校的举办者或领导人就要提前预测到驾培的下一个“风口”是什么、在哪里?我们尚且不按照汽车发展窗口期只有3年来算,预算上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时间,估计留给我们驾培人的时间也只有5-10年了,也就是说留给传统驾培的最多还有13年的时间。这中间的时间算法,咱们应该从无人驾驶汽车的到来开始算起,通常的说,一个新事物的到来也就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到来以及这个领域传统事物的消亡,按照这种的计算方式计算传统驾校还要6.5年的时间。

 

  前面是我们分享的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些东西,并不意味着驾培这个产业就要消亡了,相反是驾培产业会萌发出更多的商机和机会,比如:驾校可以从事无人驾驶汽车的相关服务,车联网等相关的产业发展等。其实,无论风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发展,时代怎样变迁,我们驾培人都不要“恐惧”,因为人类所有的发展都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存下去为落脚点的,变的只是生产方式的演变而已。

 

  谈到生产方式的变化,我们驾培人以及驾培企业就要顺应着这些变化去做举办者以及团队的思维调整,产业调整以及生产力的调整。举一个例子:“我们驾校传统的赚钱方式是通过收取驾校学费来赚钱。那么,在无人驾驶汽车时代,我们就可能用车服务、汽车生态来赚钱,死掉的不是驾校本身而是驾校传统的经营方式的淘汰。”

 

  再者,我们驾培人洞察未来时,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撇开“驾培”这个行业传统的思想禁锢,用现代化的企业治理方式去从新架构我们的驾校。这中间就包括:企业HR人力资源的梳理和调整,驾校治理结构的调整,驾培商业模式的调整,管理和经营方式的转变,甚至还要进行发展格局的“重塑”。

 

  传统的驾校人力资源主要由业务团队和教练员团队组成。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决心去做人力资源这方便的改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HR人力资源梳理。如何引进职业经理人,引进什么样子的职业经理人,如何淘汰一些不能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员工,如何培养出具有潜在价值的一些伙伴等等。还有,在智能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单纯的把人力资源看成“人才是人力资源”,还有人工智能它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格力在合肥与长沙都有产业园,合肥的产业园规模与长沙的产业园规模差不多,合肥的用工数量在50000左右,而长沙的仅有不到200人,这就是董明珠经常说的,长沙的格力全是工业机器人在工作,仅有的人大多也是操作和管理机器人的员工。比如:在驾校实际的培训过程中,一个中等规模的驾校需要300教练员,那么我们引进“嘻哈学车电子教练”可以解放出80%的现有教练员人力资源,也就是原有300人的教练员队伍淘汰掉240人,仅有60人就完全可以满足驾校的工作需要。这释放出来的240人并不完全是不可用之人,很多时候只是不适合教练员这个岗位,那么解放出来的人力资源该淘汰的淘汰,该转岗的转岗,这个时候驾校暨节省了人力资源开支又可以几倍以上的人力资源增长,应用于其它工作上去,获取新的价值。

 

  什么又是一个企业核心治理元素呢?

 

  有人说是制度、有人说是流程、有人说是文化,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这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手段并非企业的治理核心,很少有企业因管理不好死掉,而大多是方向性错误导致的企业衰弱和死亡。在智能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企业是越大越好做,企业文化越适合、越好越有生命力,我们都知道只有大的企业才有竞争力、可信度、影响力等等。从我们最熟悉的驾培行业来看,无论是学员选择学车还是购买其它服务,同等条件下是不是都会选择比较大的,有知名度的驾校去消费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下面我们来聊聊企业文化。

 

  我们如何来塑造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形成一种信仰和自律精神。这个阶段属于成熟期,前面的方法在这个阶段都不起作用了,因为公司一旦员工多起来,规定可能管不住他们,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就需要用更多人文的东西去充实企业。比如当年惠普的价值观念,就有这么三条:第一要受人尊敬,要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企业;第二要做事专业,拿出去看着要像个样儿,让别人一看“你做的东西太漂亮了”,人家会夸你;第三要为人正直,不能不择手段。这三条价值观念被刻在了“惠普人”的脑子里,形成了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标准,他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用这把“尺子”规范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