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

科技让驾考更美好

徐志兴教授的绘画人生

点击:1344次 发布日期:2024-12-30


徐志兴,男,生于1943年4月,江苏徐州人。自幼随舅父、著名画家萧龙士学习书画,后又先后拜师李苦禅、王铸九、许麟庐诸家门下。现为江苏徐州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原彭城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拉美史研究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江苏政协书画室特聘画师、并应聘为台湾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


 近日,幸得好友徐志兴教授最新画集,喜不自禁。


  画集由我国著名画家萧龙士百岁时亲手题名,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徐教授是我大学同学,后专攻绘画。由于自幼拜师名门,兼有天赋,很快脱颖而出,名噪一时。开卷细赏,其技之精,其画之美,果然名不虚传,令人陶醉。一时,竟罔顾左右,爱不释手。欣赏之余,忆起徐教授走过的绘画道路,不禁感慨万千,对他的人生经历似有了更深的体会。


  花蕴仁义 鸟语真情


  徐教授的画很美。


  其美,首先美在他的取材。徐教授出道以来,绘画的对象多以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为主,以生物的纯真为内涵:或专注于天地山水,或取材于花鸟树木,或聚焦于四季轮回,或写真于春华秋实。无论着笔何处,皆离不开大自然的真实与生命的纯真。大自然是美丽的,生命是美好的,他所要展示的正是这种朴质、无华、真实,不经任何修饰的天工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徐教授的画美,在画集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他画的鸟雀,生机勃勃,是充满情趣与活力的精灵。它们或在空中飞跃,或在田间觅食,或与同类嬉戏,时刻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它们静必抬头,动必展翅,行必成双,栖必酣然,一副无拘无束、自然纯真、活泼可爱之状。我仿佛看到了它们在飞舞,听到了它们在鸣叫,领悟了自然的美好,感到了生命的存在。


  他画的果实,无论南瓜、柿子、苹果,皆连枝带叶,有红有绿,一副成熟饱满、待人采摘之状,使人感到世间的美满与充实。


  他画的花卉,无论苍松翠柏、绿柳斑竹,还是牡丹、芍药、冬梅、秋菊,无不苍劲挺拔、鲜艳美丽、含苞怒放、蓬勃向上,使人感到生命的力量。


  徐教授的画美,美在他的情。在他的画里,经常是花鸟同现,静动共存,有花必有鸟,有鸟必有花。画荷花必有蜻蜓、鸬鹚,画山雀必带劲松翠竹,一动一静,一呼一应,犹显和谐与自然之美。


  徐教授的画美,美在他的“真”。


  徐教授的画,除画面之美,更有取材之真,开卷品味,所画的内容,皆为自然之景、身边之物,人人得见,耳熟能详。无论是春天的青山、绿水,夏天的野鸭、游鱼,秋天的南瓜、柿子,抑或冬天的劲松、竹梅,无不取自自然界与生活之中。徐教授的画,让人感到自然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感到一切就在身边。


  真美合一 更在明理


  徐教授的画“美”“真”,更值得赞赏的是它的“意”。


  徐教授的画,取材必真,画面甚美,但那还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画背后的寓意,是画家希望通过绘画所要表达的对人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在他的画中,苍鹰总是锐目利爪,傲视猎物,使人感到威严的震撼;鸟雀总是抬头翘尾,展翅欲飞,使人感到生命的活力;绿叶鲜花必定与鸟雀为伍,高山大川必有红绿相伴,使人感到大自然的浑厚与和谐。崇尚强大、恪守道义、珍爱生命、保护自然,这就是徐教授画作的内涵与深意。


  徐教授追求绘画的美与真,与他对绘画艺术的感悟是分不开的。徐教授认为,我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不仅精妙绝伦、璀璨耀眼,而且内涵丰富、蕴味深远,千百年来深受民众喜爱。他在最新出版的《中古书画美学概论》中表示,审美境界里“美”是最根本和最基础的标准,只有以“美”为基础,不断递进,艺术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并引用庄子的话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他认为,古人作画讲求“美”和“真”, 而“美”与“真”又是彼此结合、相互统一的。任何书画作品唯有做到“美”与“真”的高度统一,方能体现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与意义,达至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而艺术家也因此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地继承了绘画艺术的真髓。


  师从大家 得道真传


  徐志兴教授1942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一户书香门第,其父朴实忠厚、德重邻里,且为人豁达、善交好客。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学时,其舅父、著名画家萧龙士经常到家中小住,见徐颇有灵气,甚是喜爱,便就才顺势,指导其练习绘画基本功。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徐教授从小就培养了对绘画的喜爱,将投身绘画事业作为终身奋斗目标。中学以后,徐教授从画决心更加坚定,他曾给舅父萧龙士写一封长信,谈及他对中国传统书画的理解,并表达了自己立志学习书画的信心与决心。先生在回信中说:“你以15岁之少年,对中国画理竟然能有如此卓见,可喜可贺,他日定会大成。”由于学习绘画更加系统,练习更加正规,徐教授的画作在青年时代便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并已有画作《春兰》《凤竹》等参加徐州市美术展。


  1961年暑假,徐教授前往北京,由舅父萧龙士先生介绍,拜师于李苦禅、王铸九、许麟庐诸位大家门下。经3位老师精心辅导,其在用笔、用墨、用色以及写意、构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李苦禅先生曾赞曰:“志兴用笔拙健,画幅中常溢阳刚之气。”许麟庐先生评论他的作品时说:“格调不同凡响,有气势,有韵味,有情趣,颇精于构思。”王铸九先生非常喜爱这位执着好学的年轻人,曾对他说:“你治学专注,兴趣广泛,兼涉诗、书、画,他日定会有所成就。” 除了上述名家,徐教授还结识了郭风惠、胡爽鑫、刘继英、李方白等书画界名师高人,并深得诸家点化真传。此后,更一发不可收拾,他也决意在中国传统艺术道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一直以来,他从未停止追求,经常去诸位绘画大师家中虚心拜师,求教书画奥秘。真诚的热爱、执着与不懈的努力奠定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为他在书画领域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潜心作画 勤奋耕耘


  1963年高中毕业后,徐教授报考了外语专业,并一举成功,被北京外国语学院录取。5年的大学生活以及后来的经历虽然使他暂时离开了绘画领域,却大大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和对生活的理解,为他以后在艺术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更深的内涵。


  1970年,徐教授被分配到徐州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其间,他潜心钻研绘画,立志将绘画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此后,他一面教书,一面刻苦钻研绘画技巧和绘画理论,使得他在绘画技巧和美学理论等方面有了更精深的造诣,并相继有《徐志兴论画题画诗三百首》《写意画大师李苦禅及其艺术》《百岁书画大师萧龙士艺术研究》《中国书画美学概论》等多部著述问世。这些年来,徐教授的许多作品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多次参加省和国家级的美术展览,有的还被国外书画爱好者收藏,他成了享誉江苏省乃至国内外的新一代国画家。


  艺无止境 不断求索


  徐教授虽已在国画界声名远播,却从未停止继续求索的脚步。他常说:“中国的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要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不下苦功夫不行,有时甚至需要终生的努力。”为此,他不但一直活跃在教育领域,努力培养国画新人,而且以身作则,耕耘不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理论上不断求进。


  如今,徐教授虽已年近八旬,仍不愿闲居,每日潜心阅读,研习书画、美学,并以各种方式教授和传播他的最新收获和体会。在对中国绘画的追求上,徐教授真正做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可见他对事业是何等的真诚与执着。在此,我也真诚地祝愿他在绘画道路上不断求索,继续前进,再创新的辉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